炙黄芪,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片,直径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浅棕黄或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沟。
切面皮部浅黄色,木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
功 效
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
9~30g。
-------------------------------------------------------------------------------------------------------------------------------------------------
生理特性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1]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肺、脾经。
规格:10g/袋。
产地:甘肃
-------------------------------------------------------------------------------------------------------------------------------------------------
参考资料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王建,张冰.临床中药学 (第2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周祯祥,唐德才.临床中药学 (第10版)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
[4]钟赣生.中药学 (第4版) [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
[5]康延国.中药鉴定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6
[6]谢鸣.方剂学 (第3版)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7
[7]谭兴贵.中医药膳学 [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
[8]谢梦洲,朱天民.中医药膳学(第3版) [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
[9]叶定江,张世臣.中药炮制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
[10]龚干锋.中药炮制学 (第10版)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资料为企业内部资料,仅供内部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