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杏林春暖 > 旴江医学

中国古代四大地方医学流派之——“旴江医学”

  • 来源:江西浔奉堂中药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3-07-16

中医作为中国十大国粹之一,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也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地方医学流派。

1689507449877461.png

旴江,古称旴水,现名抚河,为江西省抚州市(旧称临川县)抚河一带流域。千百年来,这里涌现出了数百位闻名于世的杰出中医药学家,在江西境内形成了理论丰富、著作丰硕、临床诊疗技术独特、传承久远的医学流派——这就是“旴江医学”,它与安徽的“新安医派”、江苏“孟河医派”、广东“岭南医派"、黑龙江“龙江医派”等均为我国重要的地方医学流派。“旴江医学”具有名医多、医著多、理论渊源、专科特色鲜明、独创“建昌帮”特色炮制技术等特点。

1689507482526106.png    1689507481100879.png

 “旴江医学”的发展有其必然因素:一是临川文化的熏陶,促进了医学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二是建昌帮的兴盛,良药成就了旴江医家的高超技术;三是尚德尊医的美德,极大地促进了有识之士投身医学事业,产生了许多有名医家及著作;四是政府的重视与发达印刷业的支持,使“旴江医学”更加强大繁荣。据医学史和地方志记载,宋、元、明、清四代,旴江流域各县,有传略可考的医学人物达250多人,旴江医家流传后世的著作约150多部。上至《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等经典著作的研究,下及内、外、妇、儿、骨伤及五官等临床各科的论述。“旴江医学”的杰出人物多数出生在世医家庭,因学有渊源,故医技卓著。如危亦林五代名医,其高祖云神精于大方脉科(内科),伯祖子美以妇人科、骨伤科闻名,祖父碧崖精通小方脉科(儿科),伯父熙载善治目疾和肺痨。龚廷贤出身世医之家,父龚信精医术,曾供职太医院;弟廷器,子懋升,侄懋官,均为医官。陈自明三代为医,谢星焕六世业医,席弘十二代均以针灸为业,代代相传,才形成了著名的江西针灸学派。

“旴江医学”兴起于汉唐,发展于宋元,繁盛于明清,随着旴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印刷、药业的昌盛,促进了旴江医学的繁盛,而旴江医学的繁盛亦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近代旴江这片流域更是杏林高手层出不穷,如南昌名医张佩宜、姚国美、江镜清、谢双湖,中医教育家伍炳彩、喻文球、江公铁、傅淑清、傅再希、杨志一、姚荷生、许寿仁、谢佩玉,伤寒学家万友生、陈瑞春,脾胃学家张海峰、姚奇蔚,赣东名医李元馨、李圃孙,骨伤学家李如里,针灸学家徐少廷等,旴江医学学术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1689507540862701.png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流派研究的大力支持、江西赣鄱文化的复兴,旴江医学研究迎来了新的春天,得到了更好的继承与发扬。自2008年以来,江西省卫生厅将旴江医学研究纳入中医药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01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成立“旴江医学研究会”。2016年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立国家级项目 “旴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学校于2017年首次开设了旴江医学试点班和建昌帮药业试点班,并将邀请对盱江医学造诣颇深的学者、专家教授授课,立志做大做强盱江医学流派,重振建昌帮雄风。这些科研团队大力支持关于旴江医学的研究,近年来积极向外申报各级课题,开办旴江医学学术传承各级学习班,发表论文,编辑书籍。“旴江医学”的传承工作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3 江西浔奉堂中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20010333号-1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高新区振业路36号-55 电话:0792-8255777 邮箱:admin@jxxft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