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杏林春暖 > 董奉文化

杏林始祖 —— 董奉

  • 来源:江西浔奉堂中药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3-07-16

人物简介

董奉(170年—280年),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 昌 ”),号拔墘,根据现存史料,一般认为他是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 

1689509400248895.png

董奉少年学医,信奉道教。早年曾做过侯官县小吏,不久便辞官归隐。他隐居后山之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吴天纪四年(280年),董奉逝世。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 建安三神医 ”。


1689509563110720.jpg

杏林春暖

    医者仁心,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物,重病痊愈者,种杏五株,轻者则种一株,如此数年后,董奉的住处四周已有杏树万株,郁然成林。杏树结果时,四周居民只需拿谷米便可换取杏子,这些谷米又被董奉用以赈济贫民

董奉好施济人的传说流传于世,后人由此将医药界的善事美谈称为杏林佳话“杏林春暖”赞誉医者的仁心仁术今江西九江董奉原行医处仍有杏林,庐山上建有董奉馆

“杏林”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代表着祖国传统医学的杏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现象。并非来自官方强导、典籍传世、系统教育或师徒相授,而来自民间大众,它的社会根源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对真、善、美不懈追求是对高超的医技与医德的表达,也是强劲的民族文化体现。

历代文学名家在庐山留下了许多赞颂董奉行医济世、独创杏林的历史名篇,如唐代李白的“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王维的“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杜甫的“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明代唐寅的“人来种杏不虚寻,仿佛庐山小径深”;清代征士放的“吾亦知医术,平生慕董君,药非同市价,杏以代耕耘”等等。他们描绘了杏林风光和超然感受,再现了杏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表达了对董奉的崇敬之情。


1689509658285343.png

定居庐山

心有鸿鹄,志在四方,云游行医多年的董奉辗转于家乡六平山、江苏茅山、安徽凤阳、江西豫章等地。一日,当他行进一片山林,见山顶云雾缭绕气象万千;山下长江波涛万顷,山脚阔湖环绕,飞流直下的瀑布犹如一条白练从天而降,雄伟壮观。董奉突然感悟,此处应是漂泊半生后的长居之所这里便是九江庐山董奉在庐山住下后修筑起“董奉草堂”就此隐居。据《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说的就是董奉在庐山隐居修炼成仙的故事。

 

 药食同源

董奉善于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常见的草药或食材治病,研创诸多药膳食谱,如在九江地区被誉为“天下第一粥”的山药杏脯粥。既有补脾润肺、益气滋阴之功效,又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还有杏仁酒治疗胃胀,菊杏茶清热解毒,杏枣糕祛热泄火,藜蒿治疗痢疾,石斛益胃生津等等。药食同源,用平常之物,达非常功效,乃是董奉“道法自然”的医学实践,也是中华医学的智慧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杏林故事由此展开。


image.png

后世影响

董奉对中华传统医学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开创了杏林文化,“杏林精神”的拓荒者,树立了医德标杆,对后世影响深远。“杏林”是一种价值标准的体现,包含着“至亲、至善、至诚、至信、至中与至和”的丰富内涵,灵魂则是“道”与“德”。后世,凡从事医药者必崇“杏林精神”,力成为“杏林中人”。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了近两千年至今的生命力所在,开拓了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精神蕴含。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3 江西浔奉堂中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20010333号-1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高新区振业路36号-55 电话:0792-8255777 邮箱:admin@jxxftzy.com